西港娱乐

西港娱乐(中国)官方网站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52441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7-02 14:47 来源:西港娱乐(中国)官方网站

  穗文广旅函〔2025〕20号

西港娱乐(中国)官方网站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52441号建议答复的函

徐宏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广州市应急广播系统运行管理的建议》(第20252441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应急管理局、市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4月3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经综合市应急管理局、市广播电视台等会办单位的意见,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立足广电资源,推进全市应急广播系统建设

  应急广播是应急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快捷精确发布防汛救灾应急信息的重要渠道。自2020年起,我局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省广播电视局规划要求,统筹利用现有广播电视网络资源,推进包括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应急广播(分控)平台、发布终端的全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5年来,市、区两级财政累计投入超过2750万元,共建成1个市级平台,7个区级平台(越秀区、海珠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增城区),86个镇(街道)分控平台,507个行政村(社区)分控平台,部署3889个应急广播(大喇叭)终端;连通80万电视终端。荔湾区也正在推进区级平台及全区22个街道级、194个社区级平台,194个应急广播终端建设,预计今年可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市、区应急广播平台均已实现纵向连通上下级应急广播平台,横向对接应急管理、气象等应急信息发布部门,能利用本地智能电视机顶盒及应急广播大喇叭终端向公众发布应急信息。

  二、规范发布流程,开展应急广播应用服务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应急广播系统管理,提升应急广播在突发事件、日常科普等方面的应用效能,我局根据国家、省有关部门对应急广播应用管理的要求,并参考兄弟省、市先进经验,于2024年8月制定印发了《广州市应急广播系统管理暂行办法》,对全市应急广播日常管理,应急信息、日常宣传科普信息的播发时限、流程、要求进行了规范。2024年,市、区应急广播平台共播发政策宣传、应急防灾等电视走马字幕和大喇叭音频信息共1845.5万条次,累计覆盖受众约3893万人次,对政策宣传宣讲、极端天气应急预警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夏季汛期,我局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要求,开展广州市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专项行动,积极协调应急管理部门、气象部门,将全市应急广播系统纳入市、区防汛救灾工作中,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媒体与网络优势,配合制作防台风防暴雨应急信息、科普信息,通过应急广播系统、应急广播频率等多种渠道及时向公众发布。期间,各级应急广播平台根据防暴雨内涝、防台风、防汛、洪水灾害防御等应急响应要求,通过户外大喇叭播发防台风音频信息共63563条次,累计播放时长1230秒,累计全市受惠人群约190.5万人次,切实为广州市平安度汛贡献力量。

  三、着眼长远规划,提升应急广播发布效能

  近年来,因广州市各区财政压力较大,难以保障区、镇(街道)、村(社区)应急广播平台建设及终端部署资金,同时跨部门应急广播发布机制尚未完善,导致全市应急广播覆盖进度相对滞后,应急信息播发效果有待提升。接下来,我局将尽力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支持,扩大应急广播覆盖范围,试点研究信号盲区覆盖,加大跨部门协同合作,强化技术赋能,着力打造“精准化、常态化、场景化”应急广播管理服务样板。

  (一)争取国债支持,开展应急广播全覆盖

  2025年3月7日,省广播电视局召开全省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项目申报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传达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已协调国家发改委,将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对应急广播平台与终端建设给予补助。我市正积极申请参与补助项目,推进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区开展应急广播全覆盖建设,并充分发挥5G广播网络和FM调频广播的技术优势,利用有线网络、网络电视、融媒体等多种传播手段,着力研究信号盲区补充覆盖。

  (二)加强协同联动,做好应急信息发布服务

  结合广州市夏季台风、暴雨频发的特点,加强与市应急管理部门、市气象部门的沟通联系,以广州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为依托,联合全市有应急、科普信息发布需求的单位,探索建立应急广播发布素材库,打破部门信息孤岛。联合市广播电视台,针对城乡不同特点和宣传部门需求,制作差异化的应急科普信息与日常宣传信息,集成全市统一素材库,方便各区、镇(街道)、村(社区)根据自身需求有选择地进行播发,实现应急信息分类型、分级别、分区域、分群体有效精准传播。

  (三)强化科技赋能,提升应急信息发布效率

  利用AI智能技术,研究破解当前信息录制、审核、发布时效问题。探索研发普通话和方言AI语音系统与智能分发系统,充分发挥AI智能新技术的效率优势,打破传统应急信息发布“人工编稿-部门审核-终端播报”的单向制播模式,让“文本输入-多语种合成-质量检测”的应急信息制作全流程自动化,并通过北斗定位、物联网传感器实时评估风险等级,自动匹配最优传播渠道,实现应急信息跨部门快速响应及发布。

  (四)加强舆论宣传,提升公众应急广播认知度

  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宣传期,联合主流媒体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强化应急广播宣传效能。充分发挥广州市广播电视台的全媒体宣传矩阵优势,把应急广播纳入“广电新闻+新媒体矩阵+科普知识”宣传模式,增加天气预报、防诈骗提示、急救知识、消防安全、防汛抗旱等日常科普内容、新闻资讯供给,把常态化播报与场景化定制相结合,扩大应急广播应用场景,让应急广播真正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成为“急时应急,闲时科普”的应急科普宣传渠道。

  感谢您对我市应急广播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西港娱乐(中国)官方网站

      2025年5月7日